[1] |
丁骞, 甘利灯, 魏乐乐, 张宇生, 杨昊, 姜晓宇, 王峣钧. 双孔隙结构因子及其在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39-347. |
[2] |
孙龙德, 刘合, 朱如凯, 崔宝文, 雷征东, 孟思炜, 汤继周. 中国页岩油革命值得关注的十个问题[J]. 石油学报, 2023, 44(12): 2007-2019. |
[3] |
孙龙德, 赵文智, 刘合, 朱如凯, 白斌, 康缘, 张婧雅, 吴松涛. 页岩油“甜点”概念及其应用讨论[J]. 石油学报, 2023, 44(1): 1-13. |
[4] |
金国文, 王堂宇, 刘忠华, 谢然红, 邵亮, 李博宇.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砂砾岩储层分类与产能预测方法[J]. 石油学报, 2022, 43(5): 648-657. |
[5] |
孙亮, 李勇, 李保柱. 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分类评价方法与注水开发对策[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70-280. |
[6] |
姜平, 张辉, 王磊, 汪新光, 向耀权. 北部湾低渗透油田储层“甜点”评价方法[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51-764. |
[7] |
李宁, 徐彬森, 武宏亮, 冯周, 李雨生, 王克文, 刘鹏. 人工智能在测井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石油学报, 2021, 42(4): 508-522. |
[8] |
杜学斌, 刘晓峰, 陆永潮, 刘惠民, 张守鹏, 马义权, 赵珂, 魏巍. 陆相细粒混合沉积分类、特征及发育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324-1333. |
[9] |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基于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分类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406-1415. |
[10] |
刘航宇, 田中元, 刘波, 郭睿, 石开波, 叶玉峰. 中东地区巨厚强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分类与预测——以伊拉克W油田中白垩统Mishrif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6): 677-691. |
[11] |
逯宇佳, 曹俊兴, 刘哲哿, 田仁飞, 肖学. 波形分类技术在缝洞型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82-189. |
[12] |
陈建平, 魏军, 倪云燕, 陈建军, 邓春萍, 田多文, 胡健, 黄振凯, 张蒂嘉, 韩永科. 酒西坳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熟度分类[J]. 石油学报, 2018, 39(5): 491-503. |
[13] |
李大伟, 石广仁. 油气勘探开发常用数据挖掘算法优选[J]. 石油学报, 2018, 39(2): 240-246. |
[14] |
杨正明, 黄辉, 骆雨田, 雷启鸿, 李海波. 致密油藏混合润湿性测试新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学报, 2017, 38(3): 318-323. |
[15] |
郭智, 贾爱林, 冀光, 甯波, 王国亭, 孟德伟. 致密砂岩气田储量分类及井网加密调整方法——以苏里格气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17, 38(11): 1299-1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