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赖锦, 肖露, 赵鑫, 赵飞, 黎雨航, 朱世发, 王贵文, 刘宏坤. 深层—超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成因与测井评价方法——以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4): 612-625. |
[2] |
申威, 唐军, 信毅, 曹磊, 陈文迪, 唐保勇, 何泽, 齐戈为. 塔里木盆地北部潜山岩溶相带定量表征与储层评价[J]. 石油学报, 2023, 44(3): 471-484. |
[3] |
郭伟, 李熙喆, 张晓伟, 兰朝利, 梁萍萍, 沈伟军, 郑马嘉. 深水陆棚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微相-微地貌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8): 1089-1106. |
[4] |
王珂, 张荣虎, 唐永, 余朝丰, 杨钊, 唐雁刚, 周露.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预测[J]. 石油学报, 2022, 43(7): 925-940. |
[5] |
王杰青, 许淑梅, 任新成, 池鑫琪, 舒鹏程, 刘弦, 孔家豪. 准噶尔盆地腹部西侧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21, 42(3): 319-331. |
[6] |
张世铭, 王建功, 张永庶, 张小军, 张婷静, 崔俊.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湖相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J]. 石油学报, 2021, 42(1): 45-55,118. |
[7] |
何媛媛, 张斌, 桂丽黎, 张国卿, 袁莉. 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看致密油聚集机制——以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油藏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9): 1060-1072. |
[8] |
庞小军, 牛成民, 杜晓峰, 王清斌, 代黎明.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北缘沙河街组一段+二段砂砾岩储层差异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9): 1073-1088. |
[9] |
王建功, 张永庶, 李翔, 徐丽, 石亚军, 黄叶秋, 王玉林, 管斌, 张世铭, 高妍芳. 柴达木盆地西部渐新统纹理石沉积特征与原位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40-959. |
[10] |
王彤, 朱筱敏, 张自力, 刘宇, 郭诚, 李卓. 莱州湾凹陷北洼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孔隙定量演化模式[J]. 石油学报, 2020, 41(6): 671-690. |
[11] |
田继先, 李剑, 曾旭, 孔骅, 沙威, 郭泽清, 张静, 付艳双.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及成藏模式[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54-162,255. |
[12] |
黄成刚, 张小军, 胡贵, 刘应如, 张希文, 张国辉, 李红哲, 吴梁宇. 高原咸化湖盆基底储层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以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79-196. |
[13] |
卞青, 陈琰, 张国卿, 刘润超, 王振东, 郭召杰. 柴达木盆地膏盐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其对构造变形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97-204. |
[14] |
刘池洋, 付锁堂, 张道伟, 陈琰, 黄雷, 石亚军. 柴达木盆地巨型油气富集区的确定及勘探成效——改造型盆地原盆控源、改造控藏之范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27-1537. |
[15] |
曾联波, 刘国平, 朱如凯, 高志勇, 巩磊, 吕文雅. 库车前陆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成岩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601-1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