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文渊, 崔宝文, 张金友, 赵莹, 程心阳, 刘召, 刘鑫, 曾花森.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中—低成熟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突破[J]. 石油学报, 2024, 45(6): 900-913. |
[2] |
姜在兴, 张元福, 袁晓冬, 潘树彪. 燕山构造带滦平盆地中生界油气形成条件与勘探发现[J]. 石油学报, 2022, 43(2): 167-179. |
[3] |
聂海宽, 张光荣, 李沛, 丁江辉, 党伟, 孙川翔, 张培先, 王进, 杨超, 李鹏, 王鹏威, 苏海琨. 页岩有机孔研究现状和展望[J]. 石油学报, 2022, 43(12): 1770-1787. |
[4] |
刘春, 陈世加, 赵继龙, 陈戈, 苏洲, 高乔. 远源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主控因素——以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中生界-新生界油气藏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3): 307-318. |
[5] |
陈治军, 张佳琪, 牛凌燕, 高怡文, 赵春晨, 王小多. 芳烃参数在湖相烃源岩成熟度评价中的适用性——以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烃源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28-939. |
[6] |
冯冲, 王清斌, 谭忠健, 代黎明, 刘晓健, 赵梦. 富火山碎屑地层复杂岩性测井分类与识别——以KL16油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91-101. |
[7] |
林鹤鸣, 张青林, 张向涛, 邵磊, 郑金云.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MZ-1井硅质岩放射虫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古地理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88-196. |
[8] |
蔡来星, 肖国林, 郭兴伟, 王蛟, 吴志强, 李宝刚. 南黄海盆地科学钻探CSDP-2井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岩评价及海相油气勘探前景[J]. 石油学报, 2018, 39(6): 660-673. |
[9] |
陈建平, 魏军, 倪云燕, 陈建军, 邓春萍, 田多文, 胡健, 黄振凯, 张蒂嘉, 韩永科.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主力烃源岩分布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23-1240. |
[10] |
王冠民, 熊周海, 张婕, 付尧.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文石含量与烃源岩热演化的对应关系[J]. 石油学报, 2017, 38(8): 855-862. |
[11] |
刘文平, 张成林, 高贵冬, 罗超, 吴伟, 石学文, 张鉴, 李武广, 邓晓航, 胡晓华.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控制因素及演化规律[J]. 石油学报, 2017, 38(2): 175-184. |
[12] |
叶涛, 韦阿娟, 祝春荣, 王粤川, 高坤顺, 曾金昌. 渤海海域基底“改造型火山机构”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70-1380,1434. |
[13] |
陈建平, 王绪龙, 邓春萍, 赵喆, 倪云燕, 孙永革, 杨海波, 王汇彤, 梁狄刚, 朱如凯, 彭希龄.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史[J]. 石油学报, 2015, 36(7): 767-780. |
[14] |
罗枭, 姜振学, 李卓, 李峰, 刘建良, 高甜, 冯洁. 英买力地区中生界—新生界油气藏石油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J]. 石油学报, 2015, 36(1): 60-66. |
[15] |
谢其锋, 周立发, 刘羽. 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4, 35(1): 5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