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下载中心更多>

  • 石油学报

    (月刊 1980年创刊)

  • 主 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 办

    中国石油学会

  • 编辑出版

    《石油学报》编辑部

  • 主编

    赵宗举

  • 单价:125.00元/期

    年价:1500.00元/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4年 25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4-03-25

地质勘探
油田开发
石油工程
地质勘探
1 潘继平, 金之钧
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保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加强油气勘探,实现资源战略接替,增储上产,增强国内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近年勘探实践和资源评价表明,我国沉积盆地发育,油气资源总量多,勘探潜力较大,但勘探难度加大.为此提出了“深化东部,加强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的勘探战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2004 Vol. 25 (2): 1-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212KB] ( )
7 郭秋麟, 翟光明, 石广仁
改进的区带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实现方法
充分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三轮油气资源评价大量数据统计成果,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区带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其中包括地质评价、资源评价、经济评价、综合优选等4个子模型以及一套实现方法.该模型与方法适用于中国石油地质特点的区带评价,丰富了我国油气勘探的定量评价技术系列.该模型在辽河坳陷的应用实例表明,辽河坳陷的19个区带中有7个地质条件“好”的区带,4个未探明地质资源量大于1×108t的区带,5个可获高收益的区带,并根据综合优选法将19个区带划分三类,为该坳陷的近期勘探目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04 Vol. 25 (2): 7-11,1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907KB] ( )
12 朱光有, 金强, 张水昌, 郭长春, 张善文, 张林晔
陆相断陷盆地复式成烃及成藏系统研究——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为例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富含有机质的生烃凹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相断陷盆地多沉降中心、多物源供给和充填演化的多旋回性,发育了多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生油层系和多种油气储集相带组合,形成了不同层系、不同圈闭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并在空间上构成了多个相互交叉、叠置或并列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研究表明,盆地叠加演化及动力学环境所构成的复式成盆系统孕育了复式成烃系统,复式生烃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它们控制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多源油藏)的形成和分布.
2004 Vol. 25 (2): 12-1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53KB] ( )
19 胡允栋, 萧德铭, 王永祥
按SEC标准进行油气证实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
SEC的证实储量定义是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公司必须遵循的储量标准.该标准归纳起来着重于10个方面,即合理的确定性、现行经济和操作条件、经济生产能力、流体界面和含油气面积、岩石物理资料的证实程度、提高采收率的储量、证实已开发储量的界定、证实未开发储量的界定、经济评价以及概率法的应用等.其中,在含油气面积的确定原则和提高采收率及其储量方面,中、西方评价标准存在着差异,也最值得关注.
2004 Vol. 25 (2): 19-2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31KB] ( )
25 付金华, 罗安湘, 喻建, 毛明陆
西峰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是近两年来发现的一个亿吨级大油田.主力油层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长8段,迄今共新增三级储量21956×108t.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一套内陆湖盆沉积的碎屑岩,厚度为500~1200m,自上而下可划分为10个油层段(长1至长10段).其中,以长6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在陕北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明了安塞、靖安、吴旗、绥靖4个大油田.而西峰油田是盆地在长8油层段中发现的第一个亿吨级大油田.该区成藏地质条件优越,长7深湖相泥岩形成了丰富的油源,来自盆地西南方向物源所沉积的河流、三角洲砂体,提供了大面积储集体.在盆地区域平缓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了大型岩性圈闭,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初步评价推测,长8在该区近期可形成(2~3)×108t储量规模
2004 Vol. 25 (2): 25-2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67KB] ( )
30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坳陷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在该地区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其成因机制可分为断裂和挠曲坡折带,根据自然地理位置又可将坡折带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两大类.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的主控因素,而且其规模与构造运动大小相关.多级坡折带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①非构造圈闭紧邻多级坡折带发育,沿着坡折带呈串珠状展布;②非构造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③非构造圈闭发育的类型随着坡折带和坡折带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④同一个坡折带在横向上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⑤多级坡折带的存在导致了在盆地的不同地理位置发生不同的沉积剥蚀响应,非构造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较好;⑥坡折带控制下的非构造圈闭的含油性条件优越.
2004 Vol. 25 (2): 30-3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634KB] ( )
36 张煜, 陈恭洋, 史文东, 张永贵
东辛油田东南部油藏描述及滚动勘探目标选择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微构造分析、测井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资料油气预测等配套新技术的综合应用,重新建立了东辛油田东南部地区的油藏地质模型.在对成藏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区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两类共7个滚动勘探目标.前者主要为沙三中以下目的层;后者为微构造或斜坡背景下的岩性尖灭型圈闭,砂体类型分别为沙三上至沙二下三角洲前缘前积砂体和沙四段至沙三中的深水浊积砂岩体.
2004 Vol. 25 (2): 36-4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61KB] ( )
41 张晓宝, 徐永昌, 陈建平, 孙明良, 涂建淇, 李秀芬
原油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作用——以黄骅坳陷港西油田为例
以黄骅坳陷港西油田为例,测试并研究了原油中的稀有气体氦和氩同位素组成,并探讨了其示踪作用.研究表明:①港西油田6个未受空气污染原油样品具有幔源稀有气体介入的特征,其中氦气占介入稀有气体总量的139%~328%,平均为241%,说明港西油田具有幔源氦侵入的构造背景,且大地热流值较高,平均达750mWm-2;②据原油40Ar/36Ar的年代积累效应,推测港西油田油源应为第三系烃源岩;③注水是港西油田原油稀有气体受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原油中的3He/442040Ar/36Ar和420
2004 Vol. 25 (2): 41-4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52KB] ( )
47 徐强, 刘宝珺, 何汉漪, 朱同兴
四川晚二叠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
为了探索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对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编图试验,以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生物礁各层序地层的海退低点及海侵高点作为相对等时面编制了8幅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图.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图不仅能极大地减少由传统的压缩法和优势相编图法所造成的模糊失真现象,而且提高了对沉积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预测水平.
2004 Vol. 25 (2): 47-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80KB] ( )
51 夏宏泉, 陈平, 石晓兵, 张贤辉, 范翔宇
基于随钻资料的地层岩性实时识别方法
实时确定地层岩性是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随钻测井(LWD)和录井资料实时识别钻井近钻头处的地层岩性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从测井相分析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随钻资料,并从中提取反映岩性的一些特征参数,建立随钻岩性统计模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时处理随钻资料,进而识别近钻头处的地层岩性.将其应用于新疆莫北油田3口水平井的地质导向钻井中,及时地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岩性剖面,提高了水平井钻井中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层的能力.
2004 Vol. 25 (2): 51-5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88KB] ( )
油田开发
55 张宏方, 王德民, 岳湘安, 王立军
利用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
实验测定了水解聚丙烯酰铵(HPAM)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流变特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特性,建立了衰竭层效应和粘弹性效应共同存在条件下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表观粘度计算模型.用这两种聚合物溶液在不同的浓度和注入速度条件下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的增强可引起表观粘度增加或衰竭层厚度降低,从而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驱油效率提高.随浓度或注入速度的增加,HPAM溶液的驱油效率升高.在浓度低于缠结浓度时,黄原胶溶液的驱油效率很低.但其浓度只要高于缠结浓度一定程度后,驱油效率就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值.增加注入速度时,黄原胶溶液的驱油效率提高值不变.
2004 Vol. 25 (2): 55-58,6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83KB] ( )
59 朱玉双, 曲志浩, 蔺方晓, 武平仓, 韩翼云
油层受水敏伤害时水驱油渗流特征
利用真实的砂岩模型进行了单、双及组合模型3种类型的水驱油实验,比较了有水敏、无水敏伤害时水驱油特征的差别,并对两种条件下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有水敏伤害的注入水驱油与无水敏伤害的地层水驱油相比,水驱油的入口压力增高,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加强,水驱油绕流加重,驱油效率及波及系数降低;两种条件下的水驱油方式均为活塞式,残余油类型主要为绕流形成的簇状残余油.影响木钵区块延10油层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储集岩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水敏伤害、注水压力及加压方式.在对木钵区块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应加强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并注意采取有效的储层保护措施,提高油层采收率.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应逐渐提高注水压力,以最大限度地开采木钵延10油层的石油资源.
2004 Vol. 25 (2): 59-6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05KB] ( )
65 罗健辉, 卜若颖, 朱怀江, 王平美, 刘玉章
梳形聚丙稀酰胺的特性及应用
梳形聚丙烯酰胺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梳形聚丙烯酰胺比大庆产聚丙烯酰胺的增粘能力高58%~81%,比日本三菱公司产MO4000的增粘能力高22%~70%;其驱油效果比聚丙烯酰胺约提高一倍,降低聚合物用量30%以上.梳形聚丙烯酰胺在油田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深部调驱中已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成为油田新一代的高效驱油剂和调剖剂.
2004 Vol. 25 (2): 65-68,7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76KB] ( )
69 穆龙新, 田中元, 赵丽敏
A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机理研究
对A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岩心常规和特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主要有3个影响因素:①储层中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蒙混层的高阳离子交换量直接导致了电阻率的降低;②储层中大量微孔隙的存在导致了高的束缚水饱和度,也影响了储层的电阻率;③微量黄铁矿的存在使储层电阻率降低.储层的孔隙度为15.0%~28.2%,但是渗透率较低,一般小于0.03μm2.储层的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孔隙度指数仅为0.530,而岩性系数a为6.363.电阻增大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中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且饱和度指数值仅为1.01~1.10.经阳离子交换量校正后的饱和度指数值明显增大为1.56~1.65.利用CT扫描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有助于研究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孔隙以及矿物的分布.
2004 Vol. 25 (2): 69-7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955KB] ( )
74 邵先杰, 汤达祯, 樊中海, 马玉霞, 崔连训
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开发技术试验研究
河南稠油油藏埋藏浅,厚度薄,原油粘度高,按照当时国内外稠油油藏蒸汽开发筛选标准,绝大部分油藏不能投入开发.借鉴国内外稠油开发经验,针对本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划分层系、优化射孔井段、合理有效地动态调配注采参数、实施组合注汽技术及强排等措施,使浅薄层特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开发技术获得了成功,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开发技术程序.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资源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先后开展了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螺杆泵出砂冷采、热水驱、间歇汽驱等新技术的矿场试验和推广应用,使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资源动用程度由原来的8.3%提高到了75%,为河南油田近10年的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4 Vol. 25 (2): 74-7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80KB] ( )
80 姜文达
热中子俘获饱和度测井示踪剂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油田兴起使用高俘获截面的示踪剂进行热中子俘获饱和度测井技术(中子寿命测井或中子伽马测井).最初使用示踪剂硼(硼酸或硼砂)进行测井—渗入—测井,随后又研制出钆络合物作为示踪剂.经理论研究和测井实践证明,在核物理性质方面,钆的热中子俘获截面远大于硼,能为示踪测井曲线提供明显的异常值,而在测井中所用的重量远轻于硼;在化学性质方面,钆示踪剂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比硼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用钆络合物作为示踪剂,在大庆、中原和南阳油田进行了中子寿命、中子伽马测井—渗入—测井工艺试验,其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2004 Vol. 25 (2): 80-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09KB] ( )
84 郑晓松, 崔海清, 刘喜林, 王克亮
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流动的弹性粘度
将多孔介质视为缩扩孔隙模型,对聚合物溶液在这种模型中的流动总压降等于剪切压降和拉伸压降之和的假设下,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表征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拉伸流动弹性粘度公式.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人造岩心中的流动实验数据绘制了弹性粘度与Deborah数的关系图,关系曲线表明,当Deborah数大于0.02~0.03时,弹性粘度显著增大.由此推导的弹性粘度公式可用来表征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拉伸流动发生的程度.
2004 Vol. 25 (2): 84-8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03KB] ( )
石油工程
89 汤楠, 霍爱清, 崔琪琳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控制系统研究
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工作特点是:在导向工具与钻柱同步旋转的情况下,配置机构中3个导向块在给定方位的伸缩动作可以产生导向钻井所需要的矢量力.因此,在调制式旋转导向工具中,就必须设置一个不受钻柱影响的、可以自动保持和调整工具面角度的稳定平台.对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对象数学模型,提出了应用状态反馈法的稳定平台控制方案,以确保导向钻井过程中对各状态变量的控制要求.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和功能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4 Vol. 25 (2): 89-9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54KB] ( )
93 王杰, 金友煌, 蒋华义, 刘丽霞, 陈践发
压力波动采油机理的模拟实验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压力波动采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采油新技术.利用高频脉动压力伺服系统进行了压力波动对岩石润湿性影响的室内实验研究,并对岩石在振动前后的润湿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压力波动对岩石润湿性具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即岩石在振动后其润湿性由中性向亲水性转化,由弱亲水向强亲水性转化,这有利于原油的增产与采收率的提高.
2004 Vol. 25 (2): 93-9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98KB] ( )
96 张劲军, 潘道兰, 涂华明, 黄启玉, 张帆
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凝点影响的数学模型
剪切作用是影响加剂原油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测试数据及实验室数据表明,剪切作用引起的加剂原油凝点上升幅度与剪切前加剂原油的降凝幅度(加剂原油的凝点与空白原油凝点的差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对加剂原油剪切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建立了对不同原油具有一定通用性并能较好地描述剪切后加剂原油凝点与剪切过程粘性流动熵产关系的数学模型.借助该模型,只须知道空白原油的凝点以及剪切前加剂原油的凝点,即可确定经过一定熵产的剪切后,加剂原油的凝点.对于加剂大庆原油、加剂新疆混合原油以及加剂中原原油的294组数据,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结果偏差小于1℃的占50%,偏差小于2℃的占86.8%,平均偏差仅为1.12℃.该模型的建立为实现对管输过程中加剂原油流动性变化的数值模拟打下了基础.
2004 Vol. 25 (2): 96-9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837KB] ( )
100 熊继有, 付建红, 钱声华, 廖荣庆, 王希勇
井下它激振荡脉冲射流机理研究
在油气井钻井中,为了充分利用井下水力能量,利用井下环空流体液柱压力作为激励源,实现了它激振荡脉冲射流.探讨了井下环空流体作为它激源实现它激振荡脉冲射流的机理,建立了物理模型.利用室内实验研究揭示了井下水力它激振荡脉冲射流的机理,为井下水力增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它激共振腔结构参数(容积,上、下喷嘴直径,比值),它激孔位置、数量、直径以及水力参数(流量、射流速度、环空液柱压力)是影响它激作用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条件下,共振腔自增流量为泵入流量的20%左右;它激振荡脉冲射流出口动压力比自激振荡脉冲射流提高两倍.
2004 Vol. 25 (2): 100-102,10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73KB] ( )
103 丁浩, 李玉星, 冯叔初
水平气液混输管路清管操作的数值模拟
混输管路清管技术的研究对混输管线的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清管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清管器前段塞流动的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动态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法跟踪清管球和段塞运行情况,计算得到了测压点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清管过程中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学模拟方法可以计算清管过程中管线的压力分布,利用压力分布可以跟踪清管球在管线内的运行状况,这为混输管路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4 Vol. 25 (2): 103-10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28KB] ( )
108 白莉, 岳前进, 李洪升
噪声干扰条件下长输管道检漏的一致最大功效检验
针对海底管道泄漏监测问题,基于信号检测原理分析了受噪声干扰的流量差观测序列.引入了新息理论和自适应滤波算法,使管道运行的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非白噪声转化为白噪声.建立了以泄漏信号的幅值为随机参量的二元复合假设检验模型,提出了具有一致最大功效的序列似然比检验方法,并进行了平稳观测序列强泄漏信号和非平稳观测序列弱泄漏信号的检测.对以上两种情况无须预先假设可能发生的有关泄漏量统计知识,利用该方法即能做出准确判断,检测概率均达到95%以上.与现有的序列似然比检漏方法比较,一致最大功效检验探测泄漏信号的准确性较高,发现泄漏信号的时间短,更容易适应不同运行工况及泄漏规模.
2004 Vol. 25 (2): 108-1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1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