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惠沙沙, 庞雄奇, 谌卓恒, 王琛茜, 施砍园, 胡涛, 胡耀, 李敏, 梅术星, 黎茂稳.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孔隙类型对孔隙空间贡献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 2024, 45(3): 531-547. |
[2] |
王凤娇, 徐贺, 刘义坤, 杜庆龙, 张栋. 压驱技术高压降吸附提高采收率机理[J]. 石油学报, 2024, 45(2): 403-411. |
[3] |
陈义林, 秦勇, 张博, 杨天宇, 刘静, 王兰花, 洪勇. 制样粒径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化影响[J]. 石油学报, 2023, 44(8): 1313-1332. |
[4] |
刘伟吉, 张有建, 罗云旭, 祝效华. 岩石内部高压电脉冲等离子体通道生成机理[J]. 石油学报, 2023, 44(4): 684-697. |
[5] |
丁骞, 甘利灯, 魏乐乐, 张宇生, 杨昊, 姜晓宇, 王峣钧. 双孔隙结构因子及其在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39-347. |
[6] |
唐淑玲, 汤达祯, 杨焦生, 邓泽, 李松, 陈世达, 冯鹏, 黄晨, 李站伟.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气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11): 1854-1866,1902. |
[7] |
张雷, 边利恒, 侯伟, 李永洲, 李永臣, 吴鹏, 李炜静, 李翔, 李春虎. 深部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勘探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11): 1867-1878. |
[8] |
方正, 蒲秀刚, 陈世悦, 鄢继华, 陈星燃, 崔绮梦. 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高频层序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10): 1663-1682. |
[9] |
刘致水, 王康宁, 包乾宗, 李之旭.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横波速度预测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9): 1284-1294. |
[10] |
金国文, 王堂宇, 刘忠华, 谢然红, 邵亮, 李博宇.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砂砾岩储层分类与产能预测方法[J]. 石油学报, 2022, 43(5): 648-657. |
[11] |
路保平, 王志战, 张元春. 碳酸盐岩孔隙压力预监测理论与方法进展[J]. 石油学报, 2022, 43(4): 571-580. |
[12] |
潘立银, 郝毅, 梁峰, 胡安平, 俸月星, 赵建新. 白云岩储层成因的激光原位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新证据——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2): 223-233. |
[13] |
白莹, 白斌, 徐旺林, 张月巧, 孙远实, 刘羽汐, 高建荣, 王夏阳.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页岩孔隙特征及页岩油赋存方式[J]. 石油学报, 2022, 43(10): 1395-1408. |
[14] |
黄兴, 窦亮彬, 左雄娣, 高辉, 李天太. 致密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排驱规律[J]. 石油学报, 2021, 42(7): 924-935. |
[15] |
赵承锦, 蒋有录, 刘景东, 王良军, 曾韬. 基于正演与反演结合的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 ——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08-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