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国齐, 张荣虎, 智凤琴, 王珂, 余朝丰, 董才源. 库车坳陷东部中生界构造-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21, 42(9): 1113-1125. |
[2] |
张昌民, 宋新民, 支东明, 周心怀, 尹太举, 尹艳树, 朱锐, 冯文杰, 张宝进. 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再思考:来自分支河流体系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20, 41(2): 127-153. |
[3] |
张光亚, 温志新, 刘小兵,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童晓光, 李曰俊, 辛仁臣, 陈汉林, 马锋, 刘红, 罗贝维. 全球原型盆地演化与油气分布[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38-1554. |
[4] |
邓运华, 兰蕾, 李友川, 刘世翔, 唐武, 陈莹.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19, 40(S2): 1-12. |
[5] |
柳保军, 庞雄, 王家豪, 任建业, 刘军, 郑金云, 向绪洪, 蔡国富, 吴宇翔.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伸展陆缘地壳减薄背景下的沉积体系响应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24-138. |
[6] |
王勇, 刘惠民, 宋国奇, 熊伟, 朱德顺, 朱德燕, 银燕, 丁桔红, 杨万芹, 张丽, 张顺. 济阳坳陷泥页岩细粒沉积体系[J]. 石油学报, 2019, 40(4): 395-410. |
[7] |
魏新善, 傅强, 淡卫东, 赵世杰, 庞锦莲, 楚美娟.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成岩流体滞留效应与致密砂岩储层成因[J]. 石油学报, 2018, 39(8): 858-868. |
[8] |
贾承造, 张杰, 沈安江, 姜林. 非暖水碳酸盐岩:沉积学进展与油气勘探新领域[J]. 石油学报, 2017, 38(3): 241-254. |
[9] |
贾进华, 申银民.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段准层序组特征及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分布[J]. 石油学报, 2017, 38(2): 135-149. |
[10] |
熊连桥, 姚根顺, 倪超, 熊绍云, 周刚, 王键, 郝毅.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岩相古地理恢复[J]. 石油学报, 2017, 38(12): 1356-1370. |
[11] |
李勇, 颜照坤, 李洪香, 刘子藏, 官全胜. 断坳叠置湖盆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沧东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S2): 39-55. |
[12] |
石开波, 刘波, 田景春, 潘文庆.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43-1360. |
[13] |
蒋有录, 王鑫, 于倩倩, 王永诗, 刘华, 景琛.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J]. 石油学报, 2016, 37(11): 1361-1369. |
[14] |
庞雄奇, 朱伟林, 吕修祥, 夏庆龙, 潘志鸿, 庞莹. 渤海湾盆地东部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与有利成藏区预测评价[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1-18. |
[15] |
董月霞, 庞雄奇, 黄曼宁, 武鲁亚, 白静.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区带定量预测与评价[J]. 石油学报, 2015, 36(S2): 1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