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兆杰, 邓森, 宋宜磊, 刘勇, 鲜成钢, 张江, 韩啸, 曹胜, 付兰清, 崔焕琦. 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CO2高压相态及传质规律[J]. 石油学报, 2024, 45(2): 390-402. |
[2] |
余义常, 郭睿, 林敏捷, 沈毅, 沈博珩, 朱光亚, 李峰峰, 王一帆, 颜元. 中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开发对策 ——以伊拉克X油田M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3, 44(2): 369-384. |
[3] |
刘丽丽, 孟祥铮, 张雪松, 刘新月, 曹瑞波, 夏惠芬, 范家伟. 压力驱动下黏附于壁面残余油膜的破裂条件[J]. 石油学报, 2021, 42(11): 1469-1476. |
[4] |
雷浩, 郑有恒, 何建华, 胡振国. 页岩油藏流体渗流特征物理模拟新方法[J]. 石油学报, 2021, 42(10): 1346-1356. |
[5] |
刘德华, 程亮, 孙敬, 孙健, 张柏桥, 李继庆, 杨文新, 郑爱维. 页岩储层泛连通特征及气体赋存方式[J]. 石油学报, 2021, 42(9): 1192-1201. |
[6] |
姜平, 张辉, 王磊, 汪新光, 向耀权. 北部湾低渗透油田储层“甜点”评价方法[J]. 石油学报, 2021, 42(6): 751-764. |
[7] |
李相方, 冯东, 张涛, 孙政, 何敏侠, 刘庆, 刘文远, 赵文, 李靖. 毛细管力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719-1733. |
[8] |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基于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分类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406-1415. |
[9] |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凝灰质页岩油层的润湿性及自发渗吸特征[J]. 石油学报, 2020, 41(10): 1229-1237. |
[10] |
李俊乾, 卢双舫, 张鹏飞, 李文镖, 荆铁亚, 冯文俊. 页岩基质孔隙水定量表征及微观赋存机制[J]. 石油学报, 2020, 41(8): 979-990. |
[11] |
黄兴, 倪军, 李响, 薛俊杰, 柏明星, 周彤. 致密油藏不同微观孔隙结构储层CO2驱动用特征及影响因素[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53-864. |
[12] |
王辉, 周子钰, 周博, 薛世峰, 林英松. 颗粒抗滚动作用对水合物沉积物宏观及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85-894. |
[13] |
王建民, 张三. 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侵入程度及影响[J]. 石油学报, 2019, 40(9): 1095-1103. |
[14] |
戚超, 王晓琦, 王威, 刘洁, 妥进才, 刘可禹. 页岩储层微观裂缝三维精细表征方法[J]. 石油学报, 2018, 39(10): 1175-1185. |
[15] |
王璐, 杨胜来, 彭先, 邓惠, 李隆新, 孟展, 钱坤, 王千.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层内水的赋存特征可视化实验[J]. 石油学报, 2018, 39(6): 686-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