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岩生, 张佳伟, 黄洪春. 中国深层—超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J]. 石油学报, 2024, 45(1): 312-324. |
[2] |
王江帅, 李军, 何岩峰, 柳贡慧, 邓嵩, 杨宏伟, 宋学锋, 杨青, 夏顺雷. 变梯度控压钻井井控过程中井口回压变化规律[J]. 石油学报, 2021, 42(11): 1499-1505. |
[3] |
祝效华, 罗云旭, 刘伟吉, 高锐, 贾玉丹, 刘呈君. 等离子体电脉冲钻井破岩机理的电击穿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9): 1146-1162. |
[4] |
刘清友, 刘文全, 朱海燕, 赵建国. 钻井机器人的连续油管钻压和钻速控制模型[J]. 石油学报, 2019, 40(10): 1255-1262. |
[5] |
王长进, 李子丰, 李银朋, 戚珉, 王磊. 充满液体的圆筒中受压屈曲杆柱旋转实验[J]. 石油学报, 2018, 39(3): 341-348. |
[6] |
祝效华, 刘伟吉. 旋冲钻井技术的破岩及提速机理[J]. 石油学报, 2018, 39(2): 216-222. |
[7] |
程晓泽, 任福深, 方天成, 常玉连. 粒子射流耦合冲击破岩实验[J]. 石油学报, 2018, 39(2): 232-239. |
[8] |
祝效华, 刘伟吉. 单齿高频扭转冲击切削的破岩及提速机理[J]. 石油学报, 2017, 38(5): 578-586. |
[9] |
宋先知, 吕泽昊, 崔柳, 李根生, 刘昱, 胡晓东, 纪国栋. 高温射流反应腔结构设计与反应规律[J]. 石油学报, 2017, 38(5): 587-596. |
[10] |
刘自理, 严卫生, 康思民, 刘自慎, 汪跃龙, 张守旭. 导向钻井工具冗余姿态测量与系统重构方法[J]. 石油学报, 2015, 36(11): 1433-1440. |
[11] |
廖华林, 管志川, 史玉才, 刘永旺, 吴德松. 井下增压装置提高钻速机理与适用性[J]. 石油学报, 2015, 36(9): 1141-1147. |
[12] |
汪跃龙, 王海皎, 康思民, 汤楠, 霍爱清. 导向钻井稳定控制平台的反馈线性化控制[J]. 石油学报, 2014, 35(5): 952-957. |
[13] |
张兴全, 周英操, 刘伟, 郭庆丰, 崔堂波. 碳酸盐岩地层重力置换气侵特征[J]. 石油学报, 2014, 35(5): 958-962. |
[14] |
程宇雄, 李根生, 沈忠厚, 王海柱, 李敬彬. 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冲击压力参数影响规律[J]. 石油学报, 2014, 35(4): 765-770. |
[15] |
汪跃龙, 费汪浩, 霍爱清, 程为彬, 汤楠.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涡轮电机电磁转矩前馈控制[J]. 石油学报, 2014, 35(1): 14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