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才能, 李士祥, 熊波, 刘翰林, 张国生, 杨智, 潘松圻, 吴松涛, 关春晓, 李婷, 林大朋. 新能源新兴产业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J]. 石油学报, 2024, 45(6): 889-899. |
[2] |
庞雄奇, 贾承造, 郭秋麟, 陈掌星, 王飞宇, 刘国勇, 高永进, 施砍园, 姜福杰, 姜林. 全油气系统理论用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盆地模拟技术原理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23, 44(9): 1417-1433. |
[3] |
蔡媛, 孔祥鑫, 姜在兴, 葛涛元, 陈凤玲, 吴世强, 张亮. 潜江凹陷古近系盐间地层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以潜江组三段下亚段10号韵律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5): 605-616,636. |
[4] |
王利良, 牛成民, 杨海风, 高雁飞, 赵弟江.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类型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3): 364-375. |
[5] |
刘翰林, 邹才能, 邱振, 潘松圻, 张文正, 荆振华, 郝记华, 尹帅, 吴松涛, 李士祥, 郭秋雷.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异常高有机质沉积富集因素[J]. 石油学报, 2022, 43(11): 1520-1541. |
[6] |
张建国, 姜在兴, 刘立安, 袁方, 冯路尧, 李长昇.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与沉积演化[J]. 石油学报, 2021, 42(3): 293-306. |
[7] |
朱光有, 赵坤, 李婷婷, 付小东, 张志遥, 陈志勇, 王鹏举. 中国华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沉积环境、发育模式与分布预测[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67-1586. |
[8] |
马博, 吉利明, 张明震, 金培红, 苑伯超, 龙礼文.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烃源岩孢粉相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376-1387,1395. |
[9] |
张丽丽, 舒誉, 蔡国富, 龙祖烈, 刘冬青, 王菲. 珠江口盆地东部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环境演变及对烃源条件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53-165. |
[10] |
王勇, 刘惠民, 宋国奇, 熊伟, 朱德顺, 朱德燕, 银燕, 丁桔红, 杨万芹, 张丽, 张顺. 济阳坳陷泥页岩细粒沉积体系[J]. 石油学报, 2019, 40(4): 395-410. |
[11] |
姜雪, 刘丽芳, 孙和风, 黄胜兵, 耿名扬, 陈少平, 李楠, 沈朴. 气候与构造控制下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差异分布——以渤中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65-175. |
[12] |
王广利, 李婧仪, 师生宝, 常睿. 1H-吡咯-2,5-二酮(马来酰亚胺):油气地球化学中的新生物标志物[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76-181. |
[13] |
师晶, 黄文辉, 吕晨航, 崔晓南.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 2018, 39(8): 876-889. |
[14] |
崔永谦, 汪建国, 田建章, 赵宗举, 肖阳, 王培玺, 田然, 宋春刚, 肖飞. 华北地台中北部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8, 39(8): 890-901. |
[15] |
牛杏, 杨香华, 严德天, 庄新国, 王波, 霍沈君, 许晓明. 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气候环境演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J]. 石油学报, 2018, 39(8): 902-915. |